尊重新闻规律 返璞归真写新闻
荆门广播电视台 李俊
好文风从哪里来?从新闻规律中来。改文风从何处改?从尊重新闻规律改起。要用好新闻规律这把尺子,采写挖掘真正的新闻。遵循新闻规律,就是要打破陈规陋习,根据工作需要、新闻价值、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、如何报道。忽视新闻传播规律,片面孤立地强调改文风,无异于缘木求鱼、舍本逐末。要立足工作需要,着力增强报道实效。指导实际工作,是党的新闻事业的一项重要功能。工作需要也是衡量新闻价值的要素之一。改文风,就是要始终想着群众需求,根据不同类型群众的需求,刊播不同的内容、提供不同的服务。只有这样,才能有的放矢改文风,改出真正好文风。
一、只有不断深入基层,才有取之不竭的新闻素材。所谓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”,没有深入一线的扎实采访,就写不出“带着露珠的新闻”,就写不出打动人心的精品。在“走转改”活动中,央视逾千人次参加蹲点调研采访、捕捉报道选题,“走基层 听民声”“走基层 蹲点手记”等栏目播发了一大批带着泥土芬芳的新闻稿件。新华社“中国网事”栏目按照“聚焦网事,走近网民,讲述网语,影响网络”的宗旨,挖掘一批草根英雄、身边好人和凡人善举,如烤羊肉串的“慈善家”阿里木、“最美妈妈”吴菊萍、“拐杖老师”谭定才等,积极传播正能量,扩展人性光辉,为新时期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注入了新的时代特征。
二、只有坚持走近群众,才能获得新闻报道的激情与生命。文风连着作风,作风影响文风。作风扎实,报道容易“短、实、新”,作风漂浮,报道难免“假、长、空”。转变作风,就是要真正走近群众,既要身到基层,更要心入基层。只有俯下身去,沉下心来,才能捕捉到真情实感,搜集到鲜活素材,新闻报道才能改进文风,赢得群众,拥有生命力。
三、只有立足制度建设,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。改文风不是“一阵风”,而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,需要持之以恒,久久为功。为切实把“人民至上”作为长期坚守的理念和永远肩负的责任,新华社自觉将“走转改”的精神内涵融入日常报道和重大主题报道,各级领导率先示范,以带头下基层的常态化机制保证活动不断深入、取得实效。
四、改进报道文风,要立足工作需要,着力增强报道实效。指导实际工作,是党的新闻事业的一项重要功能。工作需要也是衡量新闻价值的要素之一。2012年12月13日,习近平总书记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,新华社播发的消息不到100字。习近平总书记赴广东考察时,新华社播发的两条消息分别不足1000字和1300字。在做减法,压缩稿件篇幅的同时,我们也要做加法,丰富报道内容。加强对中央领导同志考察活动的回访报道,有关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阜平看望困难群众的回访报道中披露了“总书记亲自提出到贫困地区考察调研”“中央要求确保见群众、听真话、摸实情”等内容,释放重要信息,推动实际工作。一减一增,体现了对新闻规律的准确把握和对改进文风的辩证认识。
五、改进报道文风,要树立群众观点,有效回应群众关切。新闻报道不是自说自话,不能“写谁谁看,谁写谁看”。群众爱不爱看,是新闻报道成功与否的最终评判。改文风,就是要始终想着群众需求,根据不同类型群众的需求,刊播不同的内容、提供不同的服务。只有这样,才能有的放矢改文风,改出真正好文风。例如新华社“新华视点”栏目十年磨一剑,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组织报道,以独特视角记录社会转型期真实的中国,成为社会普遍认可的深度报道品牌栏目。
六、改进报道文风,要根据新闻价值,合理确定报道流量。新闻价值是新闻的核,是决定报道流量(包括篇幅、时长等)的唯一考量,该长则长,该短则短,不能搞“一刀切”。“到什么山唱什么歌”“看菜吃饭,量体裁衣”等群众语言也鲜明地表示报道的写法、篇幅的长短要与表达的内容相适应。《县委书记的榜样——焦裕禄》洋洋洒洒万余言,群众丝毫不觉得冗长乏味,相反,依然能从中看到历久弥新的力量,并视为点燃心灵的火把。实际报道中,一些记者硬是将消息写成通讯,将特写拉成小说。“绿豆大的核,西瓜大的壳”“高射炮打空靶”,群众不喜欢的,就是这类空洞无物、枯燥乏味的报道,穿靴戴帽、拖泥带水的报道。
七、改进报道文风,要不断创新报道形式。新兴媒体日新月异,新闻信息生产传播即时性、互动性、多样性更加突出,用户和受众需求日益碎片化、分众化、精细化。记者要时刻保持对时代、对生活的敏感,努力把握新事物的特点和规律,在改进文风方面积极尝试、有所创新。2011年6月,为报道好网络媒体高管“红色故土行”活动,新华社记者根据活动主角是网络精英、平台是互联网的特点,最终确定以微博体作为报道文体。这篇“微博体通讯”《“向革命前辈借点勇气吧!”——互联网领军人物眼中的“红色奋斗”》因为富有时代气息、强调原汁原味、凸显人物个性,播发后,立刻引起巨大反响。仅北京地区就有40多家网站在显著位置转发,网民24小时内的点击量超过1亿次,《华尔街日报》等西方主流媒体也用中英文进行转载和报道。
八、改进报道文风,要不断创新呈现手段。新兴媒体快速发展并逐渐跻身主流媒体,对传统新闻信息发布方式形成新的挑战。改文风还要积极运用新的采访工具和手段,在新的传播平台赢得主动。 今年9月10日上午,东宝区子陵铺镇一石灰窑厂发生安全事故,三名工人疑似煤气中毒,被送往荆门一医进行抢救。目前,一人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救治,另外两人还在抢救。荆门广播电视台通过网络、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渠道,以网络专题、视频专题、微博、微信等报道手段进行了多维度、立体式报道。荆门广电的网站还在经常利用网络媒体将活动直播“搬”现场。报道手段的创新,使典型事件人物报道更加入脑、入心。
九、改进报道文风,要不断创新表达方式。群众语言来自生活,发自肺腑,是民生甘苦、喜怒哀乐的直接表达。改进报道文风,关键是“说实话、说新话、说老百姓的话”。通过“学用群众语言”活动,总结了一批新闻报道应用群众语言的典型案例,如“出路出路,走出去就有路;困难困难,困在家里就难。”“人不给水出路,水就不给人活路”等,切实增强了报道的亲和力、吸引力、感染力。
同时,新闻报道也要从写作和修辞美学着力,为受众提供更广阔的审美空间和更集聚的审美元素,变阅读为“悦读”,增强文章的美感和表现力。